第274章“真话就是,因为洛卿总是对的。”
数日之后, 一封奏疏自汴州直达长安,驱蝗使张九龄与新任的汴州司仓参军骨力裴罗联名参奏汴州刺史倪若水毁坏漕运,贪赃枉法, 刺杀钦差等诸多罪名。
这个消息陡然把朝堂分成两派, 一派指责倪若水等地方官僚对抗朝廷大政,不体谅百姓疾苦,应当予以罢免。
一派则说驱蝗使连同归乡的府兵权力太大,搅扰了地方应有的秩序,如今更是拿这样的罪名来攻讦官员, 再纵容下去只怕国将不国。
朝堂吵吵嚷嚷一直到了十来日之后。张九龄派遣使节,由骨力裴罗麾下的回纥部子弟护送,押送前任汴州司仓参军和账簿一百二十本同到长安。随着账簿一起呈上的, 还有张九龄的一本奏章。
“洛卿且看,这张九龄和骨力裴罗在汴州的经历,先是逃亡, 又是智斗, 还有许多来来回回的官场交道......比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还要引人入胜了。”
洛北照旧进宫给皇帝问诊的时候,李重俊还在津津有味地读那本奏疏,他似乎把这奏疏当成了故事书来读,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好几遍。
洛北只是一笑:“陛下现在看奏疏来打发时光了?”
“可别指望我能回去上朝啊。”李重俊连忙把奏疏往枕边一放, 重新靠在了卧榻上。
他这话说得急,连自称都忘了用:“我就是看着这奏疏有趣, 多看几遍消遣罢了,张九龄的文笔果然不错,朕回头应当让他监修国史。对了, 汴州的事情,你让姚崇全权处置吧。”
“关中、河南、山东大旱、大蝗, 西境战事方平,金城公主又要和亲吐蕃。”洛北放下皇帝的手腕,声音温和:“陛下若要让微臣去汴州,微臣也不敢去。”
兵部尚书兼碛西镇守使离开长安去地方州县——这是要动大刀兵的预兆,会让许多人睡不着觉的。
李重俊见他一如既往的平静神情,忍不住笑道:
“知道,朕在这宫里养病,实在是闷得慌,就指着你进宫的时候说些别的话。结果你进宫来三句不离公务,四句不离国家大事。洛卿啊,谨慎也不是这么个谨慎法。”
他仰靠在床头上:“朕有分寸,你放心吧。许多事情朕不要你出头,你也不必把自己陷进去。骨力裴罗这次立了功,等蝗灾一过,让他回来到宫中当值,朕给他一个中郎将做。”
洛北躬身道礼:“微臣遵命。”
“哎,这就要走啦?”李重俊挥了挥手,“没别的话说?”
他开了口,洛北重新站直身体,神情一如既往的淡泊平静:“陛下只要善加调养,活过今年冬天不成问题。”
“不说说张九龄的奏疏和账本?”李重俊好整以暇地打量他,“不说倪若水这每年贪下的许多白花花的银两,都送到了相王的府邸?”
洛北轻轻摇了摇头:“陛下已悉将此事交予姚相公处置,微臣不便开口。”
“好,你去吧——”李重俊挥了挥手,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张韩公去后,他的摊子,你打算要谁来接?”
皇帝口中的“张韩公”便是戍守灵武的张仁愿。他自中宗时被排挤出长安,就一直担任灵武道大总管,到如今已有八年时光。张仁愿在灵武纵横捭阖,修筑数道防线,逼得突厥人的势力步步回退。
洛北轻轻一叹,当年张仁愿与他提起北伐突厥的雄心的模样还在眼前,如今大业不成,这位老将军就已经不在了:
“微臣已经提名了并州长史张嘉贞和桂林都督王晙,张嘉贞治政有方,百姓爱戴,四夷宾服。王晙修城屯田,治军育民皆有成就,此二人都可以镇守灵武。”
“张嘉贞?王晙?”李重俊有点不满地用手指敲了敲床榻:“你这是在糊弄朕。古人还说举贤不避亲,你麾下那些人,就没人能镇守朔方?”
洛北摇了摇头:“微臣这些年多在碛西作战,麾下将领最多也只了解碛西各部的情况,朔方地处冲要,又有赤水雄军,理应派一个谙熟此地的人去。”
“这是胡扯,你在鸣沙当县令的时候,哥舒亶就是赤水军的军官。”李重俊瞪了他一眼:“朕看,是因为你麾下的将领都和突厥左贤王并肩作战过。他们曾经共击大食和吐蕃,现在又要战场相见,不太好看吧?”
洛北被这突然发难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帝半月前才下旨给了阙特勤许多赏赐,还要给他一个国公称号,只是被朝中大臣们以国公不轻易授予蕃国臣子阻拦,才讪讪作罢。
如今皇帝旧事重提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敲打他?
他躬身道:“微臣惶恐。”
“惶恐什么,朕又不打算让你带兵去打突厥牙帐。”李重俊咳了一声,又有些不耐烦地拍了拍床沿:“不要跪,坐下来,朕和你只当是朋友交谈。”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