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纪录片是1978年,巴斯蒂亚队史首次闯入欧联杯决赛后,当时的巴斯蒂亚主席吉尔伯特特里加诺向他的朋友、电影导演雅克塔蒂提及此事,并提议借此机会拍摄一部纪录片。
塔蒂一直热爱体育,欣然接受建议,并着手组织比赛及庆祝活动的拍摄。
然而,
由于大雨天气和赛事本身的种种意外,这场盛事最终演变为一场混乱。
影片未能完成,拍摄素材也很快被遗忘。
直到1999年左右,这些素材偶然在科西嘉地区电影资料馆的角落中被重新发现。
雅克塔蒂的女儿苏菲塔蒂——她本人也是一名剪辑师和导演——立即决定着手剪辑。
最终这部只有26分钟的片子,于2000年和2002年,在法国电视台播出。
额外提一嘴,雅克塔蒂在巴斯蒂亚欧联杯决赛后第四年,也就是1982年,因病去世。
莫多索回想着这个纪录片。
对于巴斯蒂亚球迷来说,这部片子属于人生必看纪录片之一。
他忽然间一拍桌子,“有了!papi,两代队长之间的传承!”
其他人都想问问他具体思路。
但他哈哈一笑,“我先回去好好想想,晚点给你们说!”
说完就直接跑出酒馆。
众人面面相觑。
不过,
莫多索提到了帕皮的名字,这是盖奥之前,巴斯蒂亚队史上最伟大的名字。
职业生涯全部效力于巴斯蒂亚(1968-1982年),司职中场或前锋。
1978年进欧联决赛,他的发挥功不可没。
因其对巴斯蒂亚的忠诚被称为“科西嘉雄狮”。
可惜,在1983年,帕皮因车祸去世。
俱乐部将主场的南看台以他命名,球迷至今用歌声纪念他。
所以,
之前有一版《盖奥之歌》里,巴斯蒂亚球迷们,就用“你像山巅的帕皮一样无畏”来称赞盖奥。
巴斯蒂亚训练基地。
球员们比赛后第一天,一般都以休息为主。
盖奥也只是稍微的热身训练。
今天的主要是和法布雷图学习英语。
作为法国人,其实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相对会更轻松。
英语和法语有约30%的词汇同源或借词关系。
习惯了法语严谨的语法体系后,再学英语,会觉得省事很多。
需要克服的只是发音习惯、语法细节差异等。
德布劳内在看到盖奥经常抽空学英语,不由得问道,“打算去英格兰踢球”
盖奥笑笑,不置可否,而是回答道,“多学点语言,等英语学会,我就学西班牙语,以及意大利语。”
德布劳内摇摇头,“那我想想,你是要去做斑马王子还是伯纳乌国王呢”
德布劳内的话,不算是空穴来风。
尤文图斯和皇马,想要引进盖奥的消息,也不是一天两天。
盖奥回答道,“放心吧,当我真正决定的那一天,我会告诉你的,我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带着巴斯蒂亚,走向更高的位置!”
盖奥的话。
在当天晚上第七轮全部法甲比赛结束后,算是短暂得到验证。
里昂输球,主场0-2不敌波尔多。
马赛输球,客场1-4不敌瓦朗谢讷。
这样一来七轮过后,巴斯蒂亚站稳联赛第2名的位置。
十月的巴斯蒂亚气候足够适宜。
三号下午。
哈吉贝吉奇召开欧联杯的赛前发布会。
“作为时隔三十多年后的第一个欧战主场比赛,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到场以及没到场的所有巴斯蒂亚球迷!”
他也确实没有乱说。
在第二天比赛前一小时,首发大名单公布,算是如今巴斯蒂亚的最强阵容——
四二三一。
卢卡库
马内,德布劳内,盖奥
坎特,罗滕
西迪贝,卡胡萨茨,乔普林,安古拉
诺维斯。
做客的特拉维夫夏普尔,或者说,特拉维夫工人。
“夏普尔”是希伯来语中“工人”的音译。
这支来自以色列的球队,算得上以超豪门。
是以色列国内,第二成功的球队。
第一成功的自然是特拉维夫马卡比。
马卡比和夏普尔一样,都是希伯来语的音译,不过马卡比是一个名字——犹太人的英雄,犹大马加比的昵称。
全世界有很多叫做“马卡比”的球队,例如欧洲的安特卫普马卡比,柏林马卡比,伦敦马卡比;俄罗斯的莫斯科马卡比,美国的洛杉矶马卡比等。
这些俱乐部成立的前提就是犹太民族主义。
都属于马卡比世界联盟,这是一个国际犹太人体育组织。
在196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马卡比世界联盟。
晚上六点。
塞萨里球场四周,早已经被警察戒严,只有球迷能够步行前往球场。
一路上,巴斯蒂亚的助威歌曲此起彼伏。
而特拉维夫夏普尔的大巴车,不出意外的再一次被巴斯蒂亚人拦住。
猛拍车厢。
好在这些球员,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毕竟在以色列超级联赛,夏普尔和马卡比之间的德比战,火爆到经常出现伤亡。
晚上七点五十分。
塞萨里球场,加上临时看台后,多达两万三千人的容量,座无虚席。
所有人都在奋力的呐喊着“巴斯蒂亚”!
球员们出场。
将氛围引燃到高点,特别是北看台,莫多索带着死忠球迷,疯狂高歌。
当球员们列队握手,奏完欧联主题曲后。
球场大屏幕,忽然出现一个无数巴斯蒂亚人熟悉的面孔——
克劳德帕皮。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