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别让秦王捞过界
草长莺飞的三月,
李逸一早来到洛阳城外,今日秦王李世民将率兵抵达。
朝廷最新的旨意已经下发洛阳,李逸的职务调整了,现在他是左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检校侍中、兵部尚书、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左卫率,万年道参旗将军,
河南道安抚大使、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洛州总管、刺史。
头衔很长,官职很高。
这轮调整后,他算是成了河南地区的最高长官了。
城外官道两边,麦苗郁郁葱葱,正是拔节关键期,茎杆能否粗壮,麦穗是否饱满,全看此时水份和温度。
“老辈人常说,发不发,三月看十八。”
“是啊,三月十八雨淋头,种田老农乐呵呵。”
“雨水润土,丰收有谱。”
等候秦王的空隙,一众人在聊着麦子。
“今天看样子会有雨。”
“有雨才好,三月十八若没雨,肯定会减产。”
总管府长史宇文化及居然也对农时这些挺了解,司马张亮本就农夫出身,就更熟悉了。
“就怕此时干旱,都说三月十八晴,四月种湖底,”
干旱会让小麦拔节受阻,茎杆细弱,增加倒伏的风险。
正因如此,百姓把三月十八这天,称为后土娘娘的诞辰,会在这天,春祀地母,以祈丰年。
祭祀时一碗清水、三柱香火,再献上一把麦苗。
李逸在河南有上万亩田种着麦子,再过不久就能收获,接下来要是风调雨顺,那今夏应当能收获上万石麦子,
除去佃户的那份,李家也还能收获起码五千石粮。
宇文士及笑着对李逸道:“郑家的郑善愿已经让人把五千石粮、五千匹绢押到洛阳了,侍中还真是了得,听说郑娘子到瀍川庄园拜见侍中,不知什么时候摆酒宴啊”
“纳媵而已。”
“这可是五姓女啊。”宇文士及道,他前后两个妻子,前妻是隋炀帝嫡长女南阳公主,如今续弦是大唐寿光县主。虽说都是宗室贵女,却跟五姓女没法比。
在民间,五姓女就是比皇家宗室女还要受欢迎些。
张亮则感叹郑家豪阔,
这种年月,还能随时又拿出五千石粮来,五千匹绢不稀奇,可五千石粮确实了得。
“我听说崔世枢也要把女儿给侍中做媵呢。”
李逸也知现在有很多传言,其中就有李逸当初入鄢陵时,崔世枢把女儿许李逸,李逸也同意了这一条。
这传言李逸敢说就是崔世枢传出来的,这老头挺喜欢算计的,或许是隋末时曾经吃过大亏的原因。
当年崔世枢为隋总管,率兵与瓦岗做战,结果兵败被俘。翟让知他五姓清河崔氏鄢陵房出身,就把他关押逼迫钱财,崔世枢让家里多方筹措,可始终不如翟让的意,
差点要杀了他,还是后来李密劝说才保下了崔世枢,后来还把他放回鄢陵,授为刺史之职。
但这段经历,对崔世枢来说还是难以忘记的。
“曹州孟海公、兖州徐圆朗、海州藏君相、青州綦公顺、齐州王簿,如今运河以东五个总管,反了三个,二十三个刺史,反了一多半,”李逸望着那葱葱郁郁的麦苗,“宇文长史觉得该如何应对这局面”
宇文化及讪笑两声,知晓李逸这是不愿意谈他的私事,“曹兖等地的叛乱,应当也是在侍中的预料当中吧,
我看侍中早就在往运河一线屯驻兵马,他们反叛,不过是给了侍中一个出兵灭亡他们的机会。”
不破不立,
提前挑破脓疮,是好事。
“宇文长史觉得这场叛乱会很快平定吗”
“自然,有侍中亲自指挥,我相信不出三月便能让王师直抵海岱。”
河南道这次设立了七十二个军府,有将近七万府兵,万把人到长安番上,宿卫天子。万把人抽调随征河北,仍还有五万府兵在军府。
李逸手头有充足的兵员可用。
司马张亮更是直言,“正好春耕已过,府兵们出征也不误农时,还能立功、抢掠,府兵们可是求之不得呢。”
府兵打仗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打仗能立功,能获勋、授官,还能名正言顺的抢掠。
对朝廷来说,运河以东的那五总管府二十三州,原也只是暂时羁縻的地方军头们,朝廷还没能实控。
他们反了,朝廷出兵平灭,也能彻底扫除这些不稳定因素,同时掠夺这些军头的财富,到时顺便抄灭一批叛将贼兵的家产,再打击部份附逆者,
朝廷甚至能大赚一笔。
战争嘛,不就是抢夺。
李逸知晓东边叛乱,确实一点不慌,甚至都期待已久,觉得他们动作有点太慢了。
现在山东五总管府才反了三个,都让李逸意外了。
没有全反,那他就能驱虎吞狼,让綦公顺、刘兰成、王簿、淳于难、蒋善合这些攻打叛乱,他这边再出兵推过去,
内外夹击,那些军阀能坚持多久
李世民已率大军前来,即将进入河北,窦建德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援助孟海公他们。
河南诸将,这次没机会参与河北之战或是荆湘之战的,现在可算是盼到打仗机会了。
这些人可不像李逸,有机会挂帅还推辞,他们是巴不得有机会领兵上阵。
武将们,不擅于治理地方,最擅长的就是打仗,打仗立功也是升迁最快的路子。
“侍中,怎么打,咱们都听你的,将士们可都是很激动呢。”
香蕉小说网